小主,
“快别这么说,妹妹。咱们姐妹,能聚到这府里,伺候爷,便是前世修来的缘分。过去的事,就如同这窗外的风,吹过去便算了,谁还总惦记着?往后的日子长着呢,咱们一心一意,把身子养好,把孩子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地生下来,抚养长大,那才是顶顶要紧的正经事。这府里,就是咱们的家。”
晴雯用力地点了点头,眼中泛起的水光终是忍不住,化做一滴泪珠,滚落下来,砸在柔软的锦被上,瞬间洇开一小团深色的湿痕。
但这泪,不再是往日苦涩冰冷的,而是带着释然与温暖的。
从这一刻起,她开始真正地将自己视作这镇国公府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
开始满怀期待地憧憬着腹中孩儿的到来,甚至开始尝试着,去理解、去接纳那个以强势姿态闯入她生命、打破她原有轨迹,如今却又给予她安稳依靠和未来希望的男人——秦易。
秦易自然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晴雯身上这种堪称脱胎换骨的变化。
她不再像最初那样,浑身是刺,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戒备、疏离甚至是一丝隐恨。
如今,她看他的目光,虽然依旧不似香菱那般全然依赖,也不像平儿那般沉稳周全。
但那其中原有的冰冷和抗拒,已被一种逐渐沉淀下来的柔顺、偶尔流露出的依赖,以及初为人母的淡淡光辉所取代。
他晚间去她房中时,她会主动起身,为他解下外袍,动作虽不熟练,却带着小心翼翼的认真。
会轻声询问他是否用过晚膳,可还劳累。
虽然话语依旧不多,但那姿态神情,已全然是一个妻子对待丈夫的模样。
这晚,秦易留在绮霞轩歇息。
烛光朦胧,帐幔低垂。晴雯依偎在他身侧,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、令人安心的温热气息和那股独特的、带着些许凛冽的男子气息,心中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。
她迟疑了片刻,终究是鼓起勇气。
第一次主动地、带着些许试探地,将自己微凉的手,轻轻放在了秦易宽厚的掌心之中。
秦易正闭目养神,感受到掌心那微凉而柔软的触感,微微一愣。
他睁开眼,侧头看向身旁的女子。
烛光下,她闭着眼睛,长而密的睫毛轻轻颤动,脸颊似乎比往日丰润了些,透着一种柔和的光晕。
他没有说话,只是自然地收拢手指,将她那只微凉的小手,完全包裹在自己温热干燥的掌心里。
两人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交流。
但一种无声的默契与脉脉的温情,却在这静谧的夜晚,于锦被之下,在交握的双手之间,悄然流淌,弥漫了整个内室。
窗外,秋风掠过树枝,发出呜呜的声响,更显夜寒。
然而室内,却因这心结的消融与彼此的靠近,而暖意融融,春意暗生。
后院的稳定与和谐,如同坚实的后盾,让秦易能够更加心无旁骛,去应对朝堂之上、京城之外,那愈发汹涌的狂风暴雨。
---
第190章 刘姥姥二进,暂缓悲凉
就在贾府内外交困、上下皆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,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时候。
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,带着一身乡野的淳朴气息与泥土的芬芳,再次踏入了这座日渐倾颓的国公府。
如同在一潭绝望的死水中,投下了一颗充满生机的小石子,暂时驱散了那浓得化不开的悲凉。
刘姥姥带着她的外孙板儿,又进城来了。
这一次,她并非如上次那般是来“打秋风”求助的,而是真心实意地,带着自家地里刚收获的最新鲜、最好的瓜果菜蔬。
红彤彤的番茄,翠生生的黄瓜,胖乎乎的南瓜,还有一篮子自家鸡下的蛋。
特地来感谢贾府往日,尤其是琏二奶奶王熙凤的接济之恩。
“做人不能忘了根本。”
她对女儿女婿说。
“上次要不是府里的奶奶、太太们心善,咱们那个年都过不去。如今咱们地里有了出产,说啥也得去表表心意。”
然而,当她再次站在那曾经让她眼花缭乱、不敢仰视的荣国府大门前时,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同。
那朱漆大门似乎不如往日鲜亮,门口值守的门子也换了些生面孔,个个脸上带着些懒散和不耐烦。
听说是个乡下老婆子来找,便爱搭不理,推三阻四,不肯好好通报。
还是板儿机灵,偷偷塞了几个铜钱给一个看着面善些的小厮。
又反复说明了是以前来过的刘姥姥,与琏二奶奶相熟,那小厮才磨磨蹭蹭地进去禀告了。
如今府里是探春和李纨理事。
探春听闻是以前来过、给老太太和凤姐姐带来不少乐子的刘姥姥,想起她那憨厚有趣的言谈,又知她此番是来答谢,并非打秋风,心中便是一动。
在这满府愁绪的时候,来个这样的老人,或许能让祖母和母亲稍稍开怀片刻?
她便吩咐下人:“请她进来吧。”
刘姥姥跟着引路的婆子,一路走进府内,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不住地四下打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