黛玉猛地抬起头,眼中充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,声音都带着颤音。
“外放?父亲,您……您如今官居御史,清贵显要,为何……”
“京城已成是非之地,龙蛇混杂,不宜久留。”
林如海目光深远,仿佛已看到了未来的风雨。
“贾府事败,只在旦夕之间。一旦事起,必是惊天波澜,牵连甚广。为父身为言官宪臣,若仍留在此处,届时无论发声谏言,还是缄默不语,皆会陷入进退维谷之绝境,动辄得咎。”
“不若趁此时机,暂避锋芒,主动求一外任,既可远离权力中心,保全自身与家族,亦可在地方静观朝中局势变化,等待尘埃落定,再图后计。这……或许是目前最为稳妥的选择。”
他目光慈爱而又带着一丝探询地看向黛玉。
“你……可愿随为父离京,暂别这繁华之地,亦是是非之地?”
黛玉彻底愣住了。
离京?
这意味着将彻底远离这座她自幼生长、承载了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帝都,远离那座她寄居多年、熟悉到骨子里的荣国府和大观园,远离那些身处险境、命运未卜的亲人。
小主,
也远离了,那个如今看似闲云野鹤、实则身处风暴最中心、让她心思复杂难言的人。
一时间,千头万绪,万般滋味齐齐涌上心头。
如同打翻了五味瓶,酸甜苦辣咸交织在一起。
让她心乱如麻,脑海中一片空白,竟怔怔地望着父亲,樱唇微张,一个字也答不出来。
……
林如海意图急流勇退、请求外放的消息,虽未正式上奏,但在京城高层那紧密而敏感的小圈子里,并非密不透风。
一些嗅觉敏锐的官员已然听闻风声,对此解读各异。
有人认为这位素以清流自居、不党不群的林御史是见势不妙,明智地选择了明哲保身,远离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中心。
也有人认为这是林如海对如今朝局失望透顶、不愿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声抗议与决绝姿态。
养心殿内,雍和帝从戴权口中听闻此讯时,只是眼皮微抬,淡淡地说了一句。
“林海倒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。”
便不再过多理会,仿佛这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。
此刻,他的全副心神与算计,都牢牢地锁定在如何进一步巩固皇权,削弱秦易那即便被剥夺实权却依旧无形的巨大影响力。
以及最终如何稳妥而彻底地处置贾府这桩牵扯甚广、象征着旧时代终结的大事上。
龙案之上,旧勋们不断呈上的、关于贾府各项罪名的“证据”越积越厚。
请求下旨查抄、以正国法的呼声在朝堂之上也一浪高过一浪,时机正在迅速成熟。
而在旧勋集团的核心圈层内,针对贾府的最终行动方案,也在紧锣密鼓、密不透风地商议与策划着。
理国公柳彪府邸那间隐秘的地下密室内,烛火摇曳,映照着几张或苍老或精悍、却同样写满权欲与算计的面孔。
“林如海要走?哼,由他去!正好少一个自命清高、碍手碍脚的绊脚石!”
柳彪捋着颌下几根稀疏的胡须,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精光,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。
“关键是贾府!时机已然成熟,陛下那边也已多次暗示默许。接下来,便要谋划周全,行雷霆一击!务求一击即中,让其永无翻身之日,将这棵盘踞百年的老树,连根拔起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