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县令微微颔首,他心中其实也已倾向于这份试卷。他想起报名时见过的那个沉稳聪慧的少年陈彦,又想起他献方助役的往事,再结合眼前这份文采斐然、理趣盎然的答卷,心中已有决断。
“本官亦以为此卷最佳。”周县令最终拍板,“经义乃根本,诗赋见性情。此卷根基扎实,文采斐然,情理兼备,可为案首。其余诸卷,依诸公所评等第,依次排定名次。”
“谨遵县尊钧旨!”众阅卷官齐声应道。
案首既定,接下来便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——拆封糊名,填写正榜!书吏们小心翼翼地将糊名纸揭开,当揭开那份被定为案首的试卷时,负责唱名的书吏声音不禁提高了几分,带着一丝惊讶和兴奋:
“甲辰年清河县试案首——陈家沟,陈彦!”
名字一出,几位参与阅卷的教谕、训导面面相觑,既觉意外,又觉在情理之中。他们中有人听说过这个“神童”的名声,但亲眼见到其文采得到县尊如此肯定,仍不免感慨。
“原来是他!难怪……”
“年仅十一岁的案首!了不得!”
周县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抚须道:“果然英雄出少年。将此榜文妥善誊写,三日后,准时张榜公布!”
县衙内的忙碌与决策,客栈内的陈彦自然一无所知。他依旧每日读书、练武,与师兄、石头说笑,平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宣判。然而,一股暗流已然在清河县士林之中悄然涌动,关于今年案首可能花落一位年仅十一岁的神童之传闻,已开始不胫而走。
------
(第七十九章 完)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