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蜀吴新盟

司马老贼 土玄 1837 字 4天前

“承蒙陛下挂念,我主与丞相安好。”陈震应对得体,“我主闻陛下顺天应人,登临大宝,不胜欣喜。特命外臣前来,一则恭贺,二则重申旧盟之好。我主言道,曹魏篡汉,乃天下共敌。吴汉既为盟好,当戮力同心,共讨国贼。今我丞相已整饬军马,欲再出祁山。敢请陛下亦命上将,兴师北向,使魏贼东西难顾,则霸业可成,天下可定!”

这番话既给了孙权面子,又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,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
孙权大喜过望,这正是他想要的——来自“汉”的承认,以及共同对抗主要威胁曹魏的承诺。“善!大善!孝起之言,深合朕心!”他当即下令,“设宴,为孝起接风!”

是夜,吴宫灯火通明,觥筹交错。而在宴会之后,孙权立刻召见了镇西将军、辅国将军陆逊。

陆逊听完孙权的转述,沉吟片刻,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:“陛下,此乃孔明惧司马懿之谋也。他欲使我江东出兵,牵制司马懿,方便他自家出兵祁山。”

孙权挑眉:“伯言之意是……我们不出兵?”

“非也。”陆逊摇头,“既与同盟,且陛下新登帝位,正需彰显武略,不得不从。然,我军不必急于与魏军主力决战。可传令荆襄诸将,大张旗鼓,训练人马,广布旌旗,多派哨探,虚作起兵之势,遥与西蜀为应。待孔明攻魏甚急,魏国关中告急,我军再视情况,或北取襄阳,或东向合肥,乘虚而动,方可收取实利。”

孙权抚掌大笑:“伯言老成谋国,正合朕意!便依此计行事!”

翌日,孙权与陈震升坛歃盟,约定“戮力一心,同讨魏贼”,并近乎空想地约定,平定魏国后,中分天下。盟约既成,陈震心满意足,踏上了归程。

汉中丞相行营。

陈震带回了盟约已定的好消息。同时,潜伏在江东的细作也送来了陆逊“虚张声势”的应对之策。

杨仪有些愤愤:“丞相,陆伯言果然狡黠,只想坐收渔利!”

诸葛亮却笑了,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,更多的是洞悉世情的淡然:“威公,不必苛责。陆逊能做出姿态,已是够了。难道你真指望吴军为我大汉火中取栗不成?”他放下手中的情报,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祁山方向,“他能让司马懿不敢全力西来,便是帮了我大忙。”

他沉吟片刻,对杨仪道:“前番数次兴兵,军力疲敝,粮草转运更是艰难。我欲采纳你先前所献之策,分兵两班,以百日为期,循环相转。如此,则兵力不乏,粮草供应压力亦可稍减,方是长久之计。”

“丞相明鉴!”杨仪精神一振,“若以二十万之兵计,先引十万出祁山屯驻,百日之后,再由另十万精兵替换。循环往复,则我军可常保锐气。”

“善。”诸葛亮颔首,“便如此下令。伐中原,非一朝一夕之事……正当为此长久之计。”

命令迅速传达下去,汉中的蜀军大营,开始以一种新的节奏运转起来。战争的机器再次缓缓启动,这一次,它的背后,多了一道来自东吴的、若有若无的侧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