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个月之后,即承平九年四月下旬。
本次会试结果终于放榜,最终录取了三百多人成为贡士。
而会试的会元,则是来自于一个功勋世家,此人名为李释,祖上军功卓着,世袭侯爵,乃是洛阳一等一的世家大族。
同时,李释还是国子监的一名监生。
其人极为低调,若不是这次高中会员,恐怕还无人知晓其名。
唯有朝中一些与李家有关联的官员,才知道李释其人。
这一个结果,让天下文人都倍感意外。
甚至还有不服气的落榜考生,造谣李释是作弊。
不过当日那个落榜考生,便被请进了刑部的大牢之中,“好吃好喝”伺候着。
李释之名,遂在京城流传,有好事者,认为此人定能够在下个月的殿试中,高中状元。
当然,也有人并不这么认为,毕竟能够中会元的,可不一定能够中状元,这是两码事。
而上榜的考生中,还有程朱的两位弟子,孔家孔任之孙等等……
毫无疑问,这些上榜的考生,大多都是来自于官宦之家,其次也是家境殷实之辈。
至于真正的寒门子弟,则是少之又少。
尽管欧阳叔想要改掉这个似乎已经约定成俗的规矩。
然而他们批阅考卷时,并不能直接看到考生的信息,只能以文章优劣来评判。
当然这也只是因为本次会试,欧阳叔是主考官,若是其他人,能不能看到考生的信息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放榜之日,张白圭,蓁儿与阿絮等三人,都迅速赶来查看。
虽说其实他们并不需要亲自来看,自有人会上门告诉他们,但三个年轻人,都难掩心中的激动,是以亲自来看。
张白圭中了,但名次并不高,已在三十名开外。
不过对于这个结果,张白圭已经很是满意了。
毕竟这次参考的考生中,也有不少厉害的人物。
其家学渊源,非张白圭所能比拟。
即便他是儒家半圣的弟子,但这并不代表,他就是半圣。
张白圭虽已明道,但对治国治世的理念,还并不十分完善。
王守义知道后,也只是点头,道:“此番你能够中榜,已是意料之外,毕竟你跟着我学习,还不到十年,能有如此成就,已经很不错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