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3章 父子同心

西域,龟兹,巡阅使行辕。

长安调查团的到来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。以御史中丞崔琰和内侍省少监高力为首的调查团,行事雷厉风行,甫一抵达,便封存了西域大都护府近三年的所有账册、文书,包括与各部贸易往来、军费开支、粮草调配乃至与长安、岭南宫廷的往来信件副本。他们驻扎在行辕旁特意腾出的馆驿,日夜不停地查阅、核对、问询。

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而微妙。西域各级官员人心惶惶,不知这阵风会刮向何处。一些与魏王李意关系密切的将领,如郭孝恪,在被单独问询时,更是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。问题不仅涉及公事,更旁敲侧击魏王平日与哪些人交往过密,对朝政有何评价,甚至隐晦地问及对太子监国的看法。

玛丽公主作为西域市舶司提举和魏王重要幕僚,自然也在被重点问询之列。调查团对她与魏王的关系,以及她所掌控的巨大商业网络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,反复盘问利润流向、与异邦的联络细节。

“公主殿下,”崔琰面无表情,语气却带着审视,“据闻您麾下商队,不仅行商,更兼为魏王耳目,探听四方消息。不知此事,陛下可知?所获情报,是仅报与魏王,还是直奏天听?”

玛丽公主心中凛然,知道这是关键问题。她保持着从容,碧蓝的眼眸直视崔琰,清晰答道:“回禀中丞,妾身蒙陛下与魏王殿下信重,掌管西域部分商贸。商队往来,听闻些市井消息,乃寻常之事。凡涉及军国要务、邻邦动态,妾身皆依律通过西域大都护府渠道,或经由特定密奏,呈报陛下与朝廷知晓,绝无隐瞒。妾身一切所为,皆在陛下圣光烛照之下,岂敢专擅?”

她的回答滴水不漏,既承认了商队的情报功能,又强调了一切都在皇帝掌控之中,将可能的“私设耳目”指控化解于无形。

面对调查,魏王李意展现出惊人的镇定与配合。他下令所有属官必须如实回答任何问题,不得有任何隐瞒或抵触。他自己则主动向调查团提交了一份详细的《西域经营疏》,其中不仅罗列了三年来的各项收支,更详细阐述了每一笔重大开支的缘由和成效——例如,用于安抚西突厥部落的财帛,换来了北疆的安宁;投入呼罗珊建设的资金,巩固了对抗大食的防线;与玛丽公主商队的合作,带来了远超投入的贸易利润和情报价值。

他甚至坦诚地提及了与玛丽公主的交往:“玛丽公主才识过人,于西域商贸、情报及联络诸蕃,助力良多。臣与之往来,皆为公务,亦谨守君臣、男女之防,天地可鉴。若因此惹来非议,臣愿承担一切后果,但求不累及公主为国效力之心。”

这份坦荡,反而让调查团有些无从下手。账目虽然庞大复杂,但经过魏王心腹文吏和玛丽公主手下账房的提前整理,条目清晰,来龙去脉有据可查,很难找出明显的贪墨或挪用证据。至于所谓的“结党营私”、“交通外藩”,在魏王将一切行为都归结于“奉旨经营西域”、“为国谋利”的大前提下,也显得指控乏力。

调查陷入了僵局。崔琰和高力私下商议,也觉棘手。魏王功劳摆在那里,西域局面确实被他经营得铁板一块,若强行罗织罪名,恐怕难以服众,更可能引来皇帝的不满。

岭南,广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