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顺着酱饼边缘往上爬的时候,麦穗正用指甲在陶片上划下第三道刻痕。她没甩手,也没吹气,只是把那半块饼轻轻搁在灶台边沿,顺手抓了把细沙盖上去。
阿禾从后院转出来,手里捧着湿漉漉的豆子,看见这一幕,抿嘴一笑:“又招虫了?”
“老规矩,记一笔。”麦穗接过陶片,低头补了几个字:三月廿七,春燥,酱饼裸置两刻现蚁踪,宜速封或加灰。
两人蹲在陶坛旁,一个翻册子,一个报数据,像往年一样利索。炭笔在粗陶上沙沙地响,像是田里锄头刮过土块的声音。
日头刚爬过屋脊,村东那片荒地还蒙着层薄尘。麦穗站起身,拍了拍膝盖,拎起长勺往那边走。她走得不快,但每一步都踩得实。
到了地头,她把勺子往地上一插,转身对着跟来的几个妇人说:“今天起,咱们灶上要供五百人。”
没人吭声。有个抱着木盆的媳妇差点绊倒。
“五百?”终于有人小声问,“去年秋收才三百出头,这会儿扩这么多,存粮够吗?”
“陈年粟米还有八百石,野菜轮采已划好三片山头,豆酱坛子清点过,够撑两个月。”麦穗答得干脆,“再说了,隔壁李家沟断粮三天了,昨儿有娃啃树皮。”
话音刚落,里正赵德拄着铜杖从祠堂方向走来。他脚步沉,脸绷得紧,走到近前也不打招呼,只盯着地上那把勺子看了两眼。
“妇人掌灶,限三十户之内。”他开口,声音不高,却压得住场,“祖训写得明白,统众祭火者,必为宗族男丁。你这扩建,逾制了。”
麦穗没动那把勺子,也没抬头看他:“里正爷,咱们灶不是祭坛,是吃饭的地儿。饿肚子的人可不管谁烧的火。”
“规矩就是规矩。”赵德冷声道,“你若执意妄为,我便上报县衙,请令干预。”
人群往后缩了半步。有几个原本想说话的妇人闭了嘴。
麦穗这才抬眼,看着他:“那您说,谁来管这五百张嘴?您亲自烧火?还是让族老们轮流搅粥?”
赵德脸色一滞。